古代黄马褂作为清代特殊服饰,并非普通官服,而是皇帝赏赐的荣誉象征。其特权主要体现在礼仪性地位,而非实际权力。获得黄马褂者通常为立下军功、治世有成的官员或侍卫,允许在特定场合穿戴,彰显皇恩浩荡。
黄马褂分为两类:一是皇帝近侍所穿的“职任褂子”,供职时穿戴,离任即收回;二是赏赐给有功臣子的“武功褂子”,可永久保留,但需严格遵守穿戴规制,如仅限重大典礼或面圣时使用,私穿逾制将受严惩。特权包括:觐见时减免部分礼仪、提升社会地位、获得舆论尊崇等,但无直接行政或司法特权。
和珅作为乾隆朝权臣,深得皇帝宠信。他获赐20余件黄马褂,原因有三:一是其屡次督办重大政务(如平定甘肃叛乱、治理财政),表面功绩卓著;二是乾隆对其极度信任,常以黄马褂作为笼络手段;三是和珅善于钻营,通过操弄赏赐制度积累荣誉符号,以巩固自身权势。然而,这些黄马褂本质仍是荣誉性质,其实际权力源于军机大臣、内务府总管等实职,而非服饰本身。
值得注意的是,黄马褂的赏赐虽显殊荣,但清代严格限制其滥用。即便如和珅,穿戴也需合礼制,否则会遭御史弹劾。嘉庆帝铲除和珅时,其黄马褂并未成为护身符,恰恰反证了黄马褂的象征性大于实用性。